搜索

审判黄磊,今年内娱又一桩奇案

发表于 2025-04-05 07:28:06 来源:时事热点聚焦网

内娱最不缺的,就是笑料。向佐刚忙完,轮到黄磊了。冲米稀加辣椒、火化叫花鸡、生姜炒蛋赛螃蟹、豆角毒翻宋丹丹、山楂蛋液锅包肉……网友们回看已经停播的综艺《向往的生活》,发现“黄小厨”黄磊所做的菜,似乎都是黑暗料理。几乎每次都第一个捧场的何炅,也成了众矢之的。短视频搜索“异食癖”,跳转的是何炅,足以证明他的含金量。网友们纷纷化身微表情专家,逐帧分析何炅的言行细节。在感慨娱乐圈混的就是人情世故之余,硬是脑补出了代号“栀子花”的捧杀计划。再往前倒几个月。6年前的天价剧王,某瓣7.5分的国产剧《如懿传》。最近也被拉出来“逐帧审判”了。去年7月,某游戏区up主随口吐槽《如懿传》的剧情不合理,却遭到粉丝疯狂攻击。结果踢到了钢板,这位up主接连制作了十几期节目,逐帧分析该剧的各种缺点。*连续输出一百多条视频影视区和吐槽区开始团建,吐槽《如懿传》成了流量密码。今年2月,《如懿传》的各种吐槽遭周迅工作室的投诉举报,又让原本平息的战火重燃。时至今日,还有很多up主在更新吐槽视频。甚至加入了流量密码——男女对立。问大家个问题:你“审判”过一部影视剧,或者演员吗?你接受“审判”这种说法吗?如果能,那“逐帧审判”呢?随着影视剧的播出平台,从电视走向网络。咱们观众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多,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。试探一部新剧的好坏,也从一开始的“排雷”,逐渐发展成了“审判”。角度更专业,观察更细致,相应的评论也更加犀利。*多角度多层面,言简意赅从剧情设置、镜头语言、服化道到演员的演技。全都是观众们“审判”的对象。互联网摇身一变,化作“赛博法庭”。某瓣的小组、某度的贴吧、某站的评论区,都可以“开庭宣判”。虽然极端了一点,但这种“审判”行为本身无可厚非。影视剧拍出来,就是给人看的,观众有发言的权利。就像去饭店吃饭,我花了钱的,就有权评价你的菜品好坏。影视剧拍得烂,就应该允许批评,积极改进。就比如2018年上映的烂片《大闹天竺》。让初执导筒的王宝强“喜提”金扫帚最令人失望导演奖。*为数不多亲自来领奖的获奖者他虚心接受,励精图治。终于靠《八角笼中》扬眉吐气,证明了自己。这才是面对批评,应该有的态度。而不是嘴硬,连发十几条微博证明观众有眼无珠。演员的演技差,就该虚心接受,继续锤炼。而不是放任粉丝控评,硬要把黑的说成白的。按头让路人承认他“仅粉丝可见”的演技。观众的出发点是好的,希望能看到更优秀的作品。但是最近,兴起了一股极端风潮:逐帧审判。所谓“逐帧审判”,是一种对演员进行极端批评和挑剔的行为。超慢速看剧,精力全在挑毛病上。容易被观众“逐帧审判”的作品,集中在两类:古偶仙侠,都市偶像。一方面,这两类影视剧的基本盘大;另一方面,它们无论是剧情还是设定,都有同质化倾向。三生三世修炼爱情,是仙侠古偶离不开的套路;霸总娇妻,也是都市偶像最经典的母题。观众早就审美疲劳了,根本懒得讨论烂俗的剧情。注意力自然会转移,到主演的颜值和演技上。倒不如说大部分这类影视剧的受众,就是奔着主演的颜值来的。这类影视剧,代表着目标受众最“不切实际”的、最天马行空的梦想。主角必然要有超凡脱俗的美貌,即便动起来,也不能有一帧崩坏。*只动嘴不动脸的绝技脸必须是完美的,一场戏中随便抽出一帧,都能拿来当剧照;请问这种要求合理吗?我之前写过一篇图文,吐槽某些演员念台词会抿嘴。无论何时被镜头捕捉到,都展现最完美的状态。归根结底,还是被“逐帧审判”给逼的。“逐帧审判”不光要求脸,连演技得是完美的。即便角色处在激烈的情绪中,脸都不能太崩;关键是一举一动,都得完美贴合角色人设。孟宴臣反手关车门那场戏,被逐帧审判过多少次?最近几年,播出的仙侠古偶和都市偶像剧里。我能想到的,符合这个要求的演员,好像真的屈指可数。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。我相信正儿八经看剧的观众,没这个闲工夫去“逐帧审判”。影视剧只是下饭的“电子榨菜”,而不是需要仔细分析的论文。喜欢就看,不喜欢就弃。在进行“逐帧审判”,大致分为两种人。其中一种,是纯乐子人。他们有充裕的时间,以超慢速看剧。他们的目的不是欣赏作品,而是在审判的过程中,获取快乐。乐子人的行为,反映了网络环境中信息传播的特点。为了吸引流量,用户会大量产出猎奇和极端的强情绪输出的内容。逐帧审判只针对细节挑三拣四,却忽视了作品的整体艺术表现。“盯帧”的人眼里只有定帧,没有对作品全面的认识。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批评,会是正向的、有建设性的吗?而另一种人,就别有用心了。他们的审判,并不具备建设性,有些甚至缺乏合理性。将贬低和打击某位演员的真实目的,隐藏在批评剧集当中。并拿出“我是观众就有权评价”的说辞,当作挡箭牌。这种现象,我认为是饭圈文化的衍生物。平等地怨恨全世界的纯恨战士除外,会针对某个演员,做出的破坏性评论的。除了对家,就是仇家。“上次我家哥哥的剧开播,被你们逐帧审判。这回轮到你家哥哥的剧开播了,我也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!”最终陷入仇恨循环。从这个角度看,逐帧审判也是饭圈刷水抹黑,引起的报复性行为。“逐帧审判”别人的时候,的确很解气。但是回旋镖迟早会飞回来,打在你的后脑勺上。*逐帧审判的讨论也能掐起来“逐帧审判”,就像是娱乐圈的核武器。一旦使用,尸骨无存。久而久之,原本就要完蛋的内娱,就彻底完了。随便打开一个词条,正向口碑是粉丝在控评吹爆。反向口碑,是对家在“逐帧审判”。路人想追剧,都不知道上哪儿听真实的声音。因为压根就没人说真话了。或者说,真话被淹没在控评的海洋里了。批评的目的,原本应该是促使被批评的一方改进和提高。而“逐帧审判”只会对演员和他的粉丝群体造成伤害。甚至扩大到整个作品,乃至行业本身。它鼓励了一种消极、挑剔的态度。而不是积极的参与,和建设性的反馈。阿里影业总裁李捷,曾在朋友圈发文。感慨从各种角度出现的舆情,成为了电影投资的最大风险。“逐帧审判”,就会催生此类“意想不到”的舆情。可以理性探讨,客观评价。但是逐帧审判,就有点矫枉过正了。说句实话,以内地影视剧的平均水平。就算是8分的剧,都经不起这样的“逐帧审判”。尤其是古偶仙侠,台词文白不分,还存在大量病句,早就是常态了。*《如懿传》光病句都能找9期视频路人不看剧,光看断章取义的长图和动图,就进行审判。不正是对演员本人、剧集本身的恶意中伤吗?就比如去年上线的《宁安如梦》,剧集本身一般。张凌赫那句歇斯底里的“苦果亦是果”,在某博被疯转。但是如果你真的看了剧,就会发现他的演出,以及这句台词。放在那个情境下,是没啥问题的。文艺市场本来就需要百花齐放,应该允许存在问题,让大家敢于放手创作。可“逐帧审判”悬在大家头顶上,让创作者举步维艰,让演员的包袱更加沉重。希望评价能回归理性,而不是怀揣恶意的曲解和中伤。这个行业才能越来越好,路才能越走越宽。《如懿传》除外,它是真的烂得令人发笑。黄磊也除外,最近我的快乐源泉,就是看各种黄磊“美食”盘点~今天就说到这里,咱们明天见!拜了个拜~‌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:大力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随机为您推荐
版权声明: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审判黄磊,今年内娱又一桩奇案,时事热点聚焦网   sitemap

回顶部